第(2/3)页 在万事万物生死寂灭、不断轮回的时候,“此时此刻”,“每一时每一刻”,都是如此珍贵。珍贵得他放下了一切顾虑,只想全心全意地投入其中,任凭内心中的渴求如烈火烹油一般猛然暴涨,将他的理智尽数扑灭,将他们二人都彻底湮没其中。 “呵,原来如此。”王子献勾起唇角,“不过,你尽管放心罢。暂时抛开的那些顾虑,并非没有周全的解决之法。只需我们耗费些时间仔细谋划,必定不会出甚么差错。”远在洛阳的濮王一家始终都是绕不过去的,亦是李徽最在意的家人。只需说服他们不反对,他们二人便能真正相守终身。至于其他人与事,都不过是小节罢了。 说话之间,李徽已经困倦得很了,昏昏沉沉睡了过去。王子献亦觉得有些疲累,正要合上眼小憩,便听见寝殿外传来一阵脚步声。他强撑着悄悄起身,披着衣衫来到外殿时,正好遇上带着侍婢们进来服侍洗漱的张傅母。 此时殿内弥漫着的气味略有些异常,足以教人不自禁地浮想联翩起来。然而,张傅母却仍是面不改色心不跳,只是打量着王子献,询问一般往殿内望了一眼。 王子献不由得略微有些讶异。他原以为需要费些口舌才能说服这位素来通情达理的傅母保持平静,却不想她仿佛甚么也不曾发觉,竟是淡定如常。 而几位贴身侍婢年纪尚小,亦是懵懂无知,只是很勤快地推开了窗户换气,又取出香炉点上了味道浅淡的香饼。 “大王这些时日忙于公务,难免有些疲惫。不妨容他多歇息一日,给他告个假罢?”见她们悄无声息地忙碌,也似有似无地避开了殿内,王子献禁不住又看了张傅母一眼——这位傅母是濮王妃阎氏的亲信,也从来都是一位聪明人。如今她的态度如此平淡,是否预示着往后阎氏的态度也极有可能不会太过激烈? “今天并非朔望大朝,想来应当不妨事。”张傅母不着痕迹地端详着他,掩住眼中的复杂与疑惑,将侍婢们都带了下去。临离开时,她又吩咐人给殿内换了茶水酪浆,以及端了些正当季的樱桃之类的鲜果,以备两人不时之需。 寝殿内恢复宁静后,王子献便回到了床榻上。听着李徽均匀的呼吸声,他微微地笑了起来,不多时便同样睡熟了。 两人交颈同眠,直至午时过后,才醒了过来。正要懒洋洋地依偎在一起说话,便听寝殿门吱呀打开,张傅母的声音传来:“大王,宫中派人传圣人口谕,宣大王觐见。那宫人听闻王郎君在此处,也着王郎君一同去。” 闻言,李徽顿时睡意全消,立即起身洗漱换衣:“最近大理寺并没有甚么要案,不知叔父怎么突然想起来召见我……”自家叔父最近很热衷于指点两个侄儿,时不时便让他们禀报公务,且不断地提问让他们回答。他实在推断不出来,若是圣人心血来潮,又会想出甚么问题来考校他。 王子献倒是并不担心,亦未觉得太过意外。关试就在今日张榜,不论先后,只辨别新进士们究竟擅长甚么公务。不过,无论结果如何,绝大多数新进士依然须得从正九品上的校书郎开始,一步一步地往上走。明经、明法等科目通过的举子甚至连校书郎的职缺都谋不到,只能从正九品下的正字开始仕途——甚至沦落到去往中等与下等的县中当县尉。 圣人若是想用他,必定会略问一问,他究竟想要什么样的职缺。当然,他自己早便有所打算,定然不会让皇帝陛下失望就是了。 他们并不敢让圣人久等,于是只急急地用了些羹汤,便跟着宫中来使前往太极宫觐见。宫人并未提起让他们先后觐见,反倒很是理所当然地将他们二人都领进了两仪殿中。李徽这才发现,李璟早已坐在御座前,神情略有些苦闷。不仅仅是他,连燕湛也正襟危坐,旁边还有大皇子齐王与二皇子蜀王。 第(2/3)页